首页 >> 濮阳组工信息

【组工信息】2021年第1期

时间:2021/2/19 来源:

濮阳组工信息

第1期

(2021年2月19日)


濮阳县念好“四字诀”

扎实有序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

 村“两委”换届工作开展以来,濮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村“两委”换届工作精神,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作为重中之重,把好“方向盘”,念好“四字诀”,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不断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全”字为基,坚持党的领导。濮阳县将党的领导贯穿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全过程,成立了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县委书记张宏义任组长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干部和组工干部联乡包村制度。县委常委带头,县级领导干部每周到所包乡(镇)、村进行调研指导;县委组织部常委部长、副部长先后召开8次座谈交流会、3次业务研讨会、5次区域推进会,扎实推进换届各项工作;22个乡(镇)党委书记逐人签订了《村“两委”换届工作承诺书》,对每个村的换届工作做到直接抓、直接管、直接负责,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换届任务。

 “正”字为要,树立鲜明导向。树立“找准人、选对人”的鲜明导向,在选人用人上坚持组织认可和群众满意相统一,严格按照“四有四带”“四好四强”及“九不能、七不宜”标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录制了8部《濮阳县村“两委”换届党支部书记风采展播》系列宣传片,充分展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风采,树立村“两委”干部良好形象;印发1400余份《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村“两委”换届选举行为的通告》,张贴到每个乡(镇)、每个村的醒目位置,各乡(镇)组织服务区工作人员,对村内党员群众进行换届纪律宣讲,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能”字为材,构筑四梁八柱。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明确村“两委”换届中选人用人的“八个渠道”,即从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返乡务工人员、本土致富能手、外地驻濮创业人员、机关干部、后备干部和原村干部八类“能人”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村级“能人”信息库,每名乡(镇)科级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负责联系一名“能人”,以相关政策和组织保障为后盾,做好联系对象的思想动员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打消顾虑,激发其回村参选、为村奉献的热情。12月16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孔昌生莅临濮阳县调研村“两委”换届工作时,对濮阳县在换届中选人用人“八个渠道”做法提出了表扬。

 以“广”字为标,充实后备力量。2020年初,按照打基础谋长远的思路,以村“两委”干部人数1:1的比例,扩大村级后备力量储备。综合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意见,把年纪轻、学历高、潜力大的优秀人才纳入后备队伍中来,协助村“两委”班子开展日常工作,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赢得群众的认同,在村级班子出现空缺时,及时补充进入班子。在换届工作启动前,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326名,为村“两委”换届留足了新鲜血液。截止12月31日,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385名后备干部进入村党组织班子。

南乐县“四轮驱动”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近年来,南乐县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强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选好支部“领头雁”。抓住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坚持政治教育、思想疏导、组织关爱、生活关怀多管齐下,推进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紧盯年龄降、学历升、带富能力强目标,积极动员致富能手、乡土人才、创业成功人士、离退休干部职工等回村参加支部换届选举,换届后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5岁,高中以上学历占72.7%;实施村“两委”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先后组织113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美丽乡村建设、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培训,提升支部书记带富致富能力。

 筑牢基层“桥头堡”。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采取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选派优秀副科级后备干部到村任职、抽调整治工作队、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整顿工作队队长等方式,完成了对13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4个脱贫攻坚薄弱村的整顿;制定出台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聚焦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职责、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方面,按照“一个基本一个星”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目前已打造“五星”党支部17个,“四星”党支部79个。

 建设培养“人才链”。用好市派产业指导、教学教研、医疗培训“三大指导员”专家资源,同时将12名市派医疗卫生指导员聘为乡镇卫生院名誉院长,为人才下沉基层和互动交流搭建平台。评选出专业技术、农村实用、企业经营管理、高技能、优秀社会工作五大类优秀本地人才222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以“田秀才、土专家”带动乡村产业升级。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千人培养计划”,采取“菜单式”培训模式,提供农副产品上行、特色品牌创建、种养加技术等培训项目,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人才支撑。

 念好集体“致富经”。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集体土地促进集体增收的资源优势,实施规范集体土地经营管理集中行动,强力推进先锋贷等扶持政策落地,推广村企合作、村社合一、飞地经济等不同类型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各行政村用好上级扶持资金、扶贫项目、集体土地等多种资源,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县32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村级组织自身造血能力明显提升。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