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干部工作

​​​​​​​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 | 以务实创新诠释使命担当——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

时间:2023/3/30 来源:

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 | 以务实创新诠释使命担当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李世敏

编者按:

        2月22日,全市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对10名“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和10名“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人员进行隆重表彰。为大力宣传“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及提名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树立担当作为好干部典型,使全市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赶有方向,即日起本公众号开设《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专栏,刊发好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以务实创新诠释使命担当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李世敏


    科学精准划定“三区三线”,加快构建濮濮清同城化格局;加强市城区建筑风貌和规划管控;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处置化解不动产办证类问题楼盘34个……

        3月21日,记者走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起2022年的主要特色和亮点工作,党员干部普遍了然于胸、如数家珍,话语间透露着骄傲与自信。大家一致认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局一把手——党组书记、局长李世敏。

    李世敏2021年10月来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中,他坚持抓重点、破难点、举亮点,创新实干、担当作为,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有力推动了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

    克难攻坚 突破城市发展瓶颈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和关键,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2022年5月,正值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也是“三区三线”划定的攻坚阶段。李世敏带领工作专班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每天奋战在工作一线,研究国家政策,剖析濮阳实际,化解空间冲突,做好统筹衔接与沟通协调,确保在规定时间节点内高质量推进。

    在后期向省级提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北金堤滞洪区成为工作专班遇到的一只“拦路虎”。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北金堤滞洪区不允许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濮阳县城南部,以及范县、台前县未来发展空间将无法保障。面对这一情况,李世敏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与市发改、水利、河务等部门和沿黄三县团结协作,先后8次到黄河水利委员会、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汇报协调,争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取得发展空间。最后,在省水利厅出具同意北金堤滞洪区范围调整的书面意见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同意新增城市开发边界,才算妥善解决了北金堤滞洪区影响发展问题。

        2022年6月30日,我市完成“一上”报省和国家审查;

        2022年8月2日,省下发我市“三区三线”控制指标、“一上”审查结果及工作底图;

        2022年8月12日,我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面通过省级验收,质检数据正确率达到100%。“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首战告捷!

        …………

    经过积极运作,我市城镇开发边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8.37平方公里,扩展系数达到1.24,位居全省第五,仅次于郑州、洛阳、开封、许昌。

    该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李文杰回忆说,因为“三区三线”划定涉及很多取证工作,李世敏虽身为一把手,但每次都是亲力亲为,工作日业务繁忙,就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下县(区)、进企业,与相关部门协调有关事宜。特别是当时他还负责我市方舱医院的建设工作,经常是局机关、方舱医院两头跑。“因为夏天下雨较多,李局长忙完方舱医院的工作,来不及收拾,踩着沾满泥水的鞋、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局机关继续工作是常态!”

    直面问题 填补多项“监管空白”

        2022年4月,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时,曾指出“城市有些平”,对我市城市形象和建筑风貌提出了更高要求。

    身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李世敏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如山,迅速成立工作团队,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文件。经过综合分析,研判濮阳面临的问题与现状,在充分吸收借鉴外地市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邀请各级专家一轮又一轮地修改完善,我市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了《市城区建筑风貌管控技术导则(试行)》,明确了城市总体风貌塑造、城市天际线、建筑界面管控、建筑色彩搭配、建筑形态引导、楼前环境管控等要求共8章34条,为市城区建筑提供了“美颜”标准。

    坚持问题导向,是李世敏推动改革创新工作的首要遵循。为规范规划选址、加强规划批后监管,他亲自查找学习济南、保定等地市经验做法,经过一轮又一轮打磨修改,先后制订印发了《市城区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监管细则(试行)》《关于进一步明确市城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工作的意见》《濮阳市城区建设用地停车位配建技术细则(试行)》等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并创新推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技术交底”服务,变项目单位“申请办证”为主动服务“上门发证”,在全省率先实行送证上门全过程嵌入式监督,全生命周期护航建设项目。

    该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服务中心主任程继云从事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10余年,他深有感触,多年来濮阳市城区建筑风貌、建设用地停车位配建等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因为涉及多个行业,牵扯到多方利益,一直以来工作推动力度不大。但就是2022年,让他惊叹的是,李世敏带领大家迎难而上,发扬钉钉子精神,开展制度性研究与建设,填补了多项监管空白,使规划引领和管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超乎常规 用心用情办好实事

    小小一本证,牵扯大民生!不动产登记一直是关系市民切身生活的热点焦点,也是李世敏2022年工作的重点。

    为处置化解不动产办证类历史遗留问题,李世敏带领工作专班认真落实“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牵头起草了《濮阳市问题楼盘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不动产办证类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化解的指导意见》,通过证罚分离、证缴分离、分户办证等一系列措施,为1.35万户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

    为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水平,李世敏还积极推行“交房即交证”市域全覆盖,通过提前介入、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等举措,将发证所需各项审核从后置变为前置,在全省率先实现“交房即交证”全覆盖。仅2022年,我市就完成“交房即交证”项目23个,累计发放不动产权证7787本,打开了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新局面。

        “原来办个房产证老百姓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李局长来了之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互联网+’工作机制,我市不动产登记业务全面实现全程网办。”提起2022年我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原主任崔建军感慨万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李世敏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将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倾力办成“民生大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还先后编制形成了《濮阳市中心城区精品街区发展建设规划(2022—2025年)》《濮阳市口袋公园专项规划》初步方案,进一步健全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擦亮了城市幸福底色。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让李世敏干工作更有思路,脚下有了涉滩闯关的力量,前行的步履更加铿锵。“我将以此次表彰为契机,进一步坚持守正创新、实干为民,不断开创濮阳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新局面!”李世敏如是说。


    来源:濮阳日报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