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干部工作

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 | 用“辛苦指数”换“蓝天指数”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张静

时间:2023/3/23 来源:

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 | 用“辛苦指数”换“蓝天指数”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张静

编者按:

        2月22日,全市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对10名“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和10名“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人员进行隆重表彰。为大力宣传“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及提名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树立担当作为好干部典型,使全市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赶有方向,即日起本公众号开设《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专栏,刊发好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用“辛苦指数”换“蓝天指数”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张静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人们发现,濮阳的蓝天多了、雾霾少了,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成绩背后,是无数环保人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辛苦指数”换“蓝天指数”,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这群人中,有一名女将叫张静,现任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自2005年进入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工作以来,她18年扎根一线,恪尽职守、勇毅担当,以恒心、决心、暖心、初心,全力守护濮阳碧水蓝天。

    恒心:6个月坚守 持续与雾霾展开较量

        “这里指标异常,请速去处理。”2022年除夕夜,市智慧环保大厅内人头攒动、灯火通明,张静带领工作人员,全神贯注紧盯全市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对发现的异常逐一迅速转交相关人员处置。

    秋冬季是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时期。作为分管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副局长,自去年秋冬防开始,张静每日会同专家组、相关部门召开空气质量研判会,会商大气形势,部署管控任务。这一坚持就是184天,从未间断。

    与此同时,她立足于“标本兼治、冬病夏治”,推动开展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重点区域精细化管控等系列行动,助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22年,我市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两降一增”,大气综合指数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20位,三项考核指标得分居全省第一方阵;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做法在中国环境官媒发表;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决心:7次走访 坚决搬迁扰民化工企业

    近年来,经开区西部新建小区周边化工异味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群众意见较大,这一问题也被列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关注重点。但这一问题,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一方面,企业建设在先且达标排放生产,居民小区建设在后;另一方面,搬迁不仅影响企业效益,不菲的搬迁费用令企业抗拒排斥,属地也有畏难情绪。

        “万事开头难,可再难咱也得干出个样子。”张静说,并带队先后7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询问生产工艺,了解规模效益,查看治污设施运行情况,指导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同时,她一面耐心劝说企业主,鼓励其通过搬迁实施提升改造;一面会同属地认真研究,给予政策支持。在张静的不懈努力下,企业主终于松口了。2022年2月,2家企业完成搬迁,并实现新厂同步运行。现在,企业的生产工艺改进了,效益更好了,污染也大大减少了,周边群众对此连连称好。

    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她发扬“钉钉子”精神,在“真改”上担使命、在“深改”上求实效,强化调度督办,跟踪监督问效,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回应群众关切,赢得上级认可。截至目前,我市历次督察涉及的283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80项,其余3项按序推进;900余件群众举报件,全部办结。2022年,我市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个性任务实现清零,顺利完成国家黄河流域警示片拍摄组调研、省委环保督察和省夏季臭氧专项调研等协调保障任务。

    暖心:助企帮扶 133家企业享受环保“红利”

        2021年1月15日,市生态环境局收到一封感谢信:“感谢市生态环境局对我们企业绩效评定的‘一对一’指导,帮助我们通过了环保绩效A级评定。”寄信人是河南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原来,该企业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帮扶下,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提升改造,被评定为全市首家绩效分级A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可自主减排,仅此一项,就为其额外带来了近2亿元的产值。

    近年来,张静始终坚持铁腕治污与贴心帮扶两手抓。她牵头组织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工作,顶烈日冒酷暑,深入企业车间指导,组织宣传培训,在全市推行“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将1862家涉气企业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实行差异化管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企业升级改造,实现减排增效。目前,全市有133家企业享受到了绩效分级的政策“红利”,避免了“一刀切”问题。

    初心:以人为本 增强民生福祉和发展后劲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要把好事办好,争取群众理解、社会支持。”这是张静一直秉持的工作理念。2022年11月17日,针对随后3天可能出现的重污染过程,她迅速同有关部门会商研判,及时果断启动橙色预警。

    很多市民有疑问,为什么明明是蓝天,却还要启动预警?“在未形成污染气团之前采取措施,能有效减少污染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峰值浓度。”张静解释道:本次污染过程,通过提前预警响应,使污染时间减少了2天,污染等级也由原来的重度降为轻中度,将重污染天气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2022年秋冬季,我市通过提前研判、精准预警、有效管控,在保障总体大气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未实行机动车限号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出行便利。

    此外,张静还立足我市实际,从技术团队、项目资金等方面着手,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同上海环科院等专家团队合作机制,制定家具制造和石化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指导文件,推进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参与起草出台《濮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持续强化法治保障;高起点谋划推动产业集群提升、VOCs“绿岛”等强弱项补短板项目;近两年累计争取上级环保资金近7.8亿元,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向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削减污染物排放、助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月24日起,我市启动了2023年生态环境春季执法专项行动。张静又开始忙碌起来,带队深入企业车间厂房现场指导帮扶,解答企业在治污设施提升、绩效分级等方面存在的疑问,督促企业加强环境管理。

        “打赢蓝天保卫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3月20日,张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始终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踔厉奋发勇担当、笃行不怠谱新篇,为全市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濮阳日报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