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工作

河南濮阳市打好“三夏”农业生产硬仗——“党旗红”护航麦收季

时间:2023/6/15 来源:

河南濮阳市打好“三夏”农业生产硬仗

——“党旗红”护航麦收季


        “前几天下雨,俺家200多亩小麦都湿了,没法收割,真是急得不得了。多亏村党支部联系好了合作社,收割机直接开到地头,俺在家里坐等着就行了,收割费一亩地比外面还便宜10块钱呢。”看着自家小麦收割完毕,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翟里村种植大户翟青献心里终于踏实了。

    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入夏以来,河南省多地遭遇持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为帮助群众争分夺秒、抢收快打,连日来,濮阳市各级党组织早谋划、早部署,积极抢抓农时,把“三夏”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驻村第一书记尖兵作用,全力参与做好夏粮抢收帮扶工作,推动农机进村、及时晾晒、代收代种,确保小麦抢收顺利、颗粒归仓。

    两级书记推动农机进村

    夏日炎炎,华龙区下辖的2.7万亩小麦种植田里,一辆辆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拉麦车成群结队,一车车金灿灿的麦粒陆续装车、归仓,现场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抢收麦子,农机调度是关键。濮阳市推动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蹲守“三夏”生产第一线,创建微信服务群,实时通报“三夏”生产精细化天气预报,发挥农机合作社市场化协作机制,现场解决麦收期间群众遇到的困难。组织党员成立4000余支先锋队、帮扶队等,及时抢收抢割,确保应收尽收。引导驻村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后盾作用,组织机关青年党员下乡,开展结对帮扶“手拉手”、助农抢收暖民心等活动,帮助协调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边收边种、快种优种。

    为提升麦收效率,范县建立“书记镇长包区域、科级干部包片区、村干部包地块”网格体系,全面摸排辖区内机械数量和缺口数量,引导收割机有序流动。清丰县固城镇张庄里村协调收割机8台、运输车10辆,抢收小麦3205亩,最大化发挥农机装备效用。

    支部铺开晾晒“黄金地”

    沿着濮阳市的乡村道路行驶,一处处夏粮铺成的“黄金地”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村民拿着铁铲、扫帚,在晒场上翻动着麦子,心情格外好。

    随着各地小麦陆续收割完,抢收后的烘干晾晒成了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的一项重要工作。濮阳市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紧急部署,村党支部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职能,统筹科学组织烘干晾晒,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空置厂房等各类场所的房前屋后、平整房顶,指导村民在田间地头铺设防水布进行晾晒,尽最大可能扩展场所,最大限度减少小麦发生霉变。

    如今,大大小小的“黄金地”铺满了濮阳市的各个村落。台前县清水河乡孙庄村协调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地块打包收割、当场销售,有效化解群众夏收难题,群众每亩地多收入50元。经开区王助镇靳赵寨村成立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掌握小麦成熟度、组织抢收快收,帮助18个家中无劳动力户及时晾晒小麦。

        “虽然小麦湿度高,但好在一连几天都是大晴天,村民一直悬着的心可算放下了,晒上一两天就能拉去卖钱啦!”市住建局驻濮阳县习城乡侯寨村第一书记闫金浩说。他充分利用村庄大小道路,科学划定晾晒场地,方便群众抢工期、赶进度,及时收麦晾晒,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三夏”生产服务队代收代种

    前几日,南乐县利固村残障老人魏合理遇到了一桩麻烦事。他的孩子因工作需要实在无法返乡,但家中二亩地麦子已经成熟,就快要烂在地里了。村党支部书记李俊生通过走访了解到情况后,立即联系农机、志愿者赶往地头,迅速将麦子抢收到家。

        “我们村党支部成立‘三夏’生产服务队,就是为有困难的群众解决收粮难等问题。如果过两天魏老汉的小孩还没回来,夏种时候我们也会帮他干。”李俊生说。

    依托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建立的“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等工作机制,濮阳市推动村“两委”成员、党员等分包联系若干农户,村党支部严格落实“日研判、日调度”制度,逐户摸清群众夏粮减产受灾情况,重点关注在外务工、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无劳动力等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紧盯脱贫户、监测对象等易返贫人群,组织力量做好受灾情况摸排统计工作,开展代收代种代管服务,确保不出现因灾返贫致贫现象。

    在清丰县,村党组织引导农村党员成立1086个邻里互助组,组织开展代收代种代管等服务,开展抢收抢种作业。在濮阳县梨园乡后寨村,农村党员按照责任片区,摸清无劳动力和年老体弱等收割困难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组织人力和机械解决群众收割难问题……濮阳大地上每一户家庭、每一块麦田都有责任人,都有服务保障的坚强依靠。

    截至6月11日,全市6.4万名党员和840名驻村第一书记全力投入“三夏”生产,全市355.12万亩小麦已全部完成收割,喜获丰收。(通讯员:郝忠立 高一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