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行动掀热潮 谋深走深更出彩——濮阳市集中学习贯彻
全省“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推进会精神
2月16日,全省“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濮阳市各级党组织迅速传达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乘胜前进、奋楫争先,推动创建工作开好局、创佳绩。
市委组织部扛稳牵头责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扣争星创优,召开专题会议,深学细悟陈舜部长讲话精神,逐篇逐句学习典型材料,围绕“四个对焦、四个研究”,即对焦主责上肩,及时报告市委,研究基层党建一号工程;对焦部门联动,召开专班会议,研究工作运行机制优化;对焦城乡融合,制定政策措施,研究全域一体创建达标;对焦干事激励,集聚资源项目,研究财政保障落地提效,高标准调整规划、集成化施策发力。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起鹏指出,学习陈舜部长重要讲话精神,要把思想重视体现为自觉能动抓实载体,把心中有数体现为掰开揉碎抓好体系,把强化措施体现为精准高效用好机制,把提升质效体现为系统组织激发“四能”。当前,要以打造基层党建融合体为牵引点,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村(社区)党组织和各类基层组织联创为结合点,以放大李连成、西辛庄、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三红”映照效应为触发点,围绕“目标怎么提升、活力怎么激发、机制怎么优化、典型怎么培育、责任怎么加强”,重点抓好“五个创建”,即深化目标体系,以系统创建构建新格局;聚焦核心要素,以精准创建体现高质量;激活各方主体,以联动创建聚合大势能;培育特色典型,以示范创建引领好生态;优化工作机制,以常态创建构建全链条。
各县(区)迅速向县委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召开部务会、专班会,深入贯彻全省“五星”支部创建推进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市专题会议部署和孙起鹏部长具体要求,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激活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为主线,把准联动联创关键环、紧盯五个创建突破口,结合去年基础、特色优势、发展潜力等实际,打好谋划主动仗,进一步找准方向、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濮阳县聚力“分星推进”
围绕支部过硬,实施村支书“雁阵建设”、村干部“双定双提”行动,提升实干实战能力。围绕产业兴旺,以花生农业产业园建设等为龙头,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围绕生态宜居,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实现村容村貌“通净绿亮文”。围绕平安法治,建立“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六防六促”相促融合。围绕文明幸福,加强教育文体等软硬件建设,改善民生福祉。
清丰县聚力“两高一提”
锚定“高标准、高质量、提质效”目标。在工作机制上,完善领导包联、例会研判、清单管理、台账推进等“六项机制”;在载体抓手上,强化建立“双绑”机制、守好“三零”底线、深化“担当作为好支书”活动等“九个抓手”;在关键措施上,大力发展“红白绿”三色产业,开展“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工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行动”,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南乐县聚力“深化争先”
在县乡村开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大讨论,制定具体推进措施,凝聚共识保先进。坚持县委“领跑”,建立县委常委会常设议题、县委常委领衔创星、党员县级干部包乡联村等制度。坚持部门“助跑”,开展支部堡垒强化、产业质效提升、“四美乡村”争创、平安法治护航、幸福家园建设5项行动。坚持乡村“赛跑”,开展“亮目标、赛进度、比成效”活动,每半年进行一次乡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
范县聚力“四化推进”
突出系统化,立足项目扶持、资源调配、资金投入、人才选用,把资源有序向重点村倾斜。突出机制化,在高标准落实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创设以赛促创、以培促干机制,推动乡与乡赛、村与村比,抓好百名村支书常态培养。突出精细化,专班成立综合指导队,部门成立专业服务队,精准施治补短。突出信息化,打造信息图版和智能平台,提高研究调度效能,确保创建质量。
台前县聚力“星星联动”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专班工作例会、办公室联席会、各星推进组商讨会“三会”制度,建立部领导班子包星联乡机制,完善成员单位考核制度。做实要素支撑,实施“产业强基”计划,靶向布局资源项目,精准支持乡村建设。注重补短强弱,实施固本攻坚行动,将软弱村、一二星村建设列为重点对象,派驻干部帮、明确导师带、分星系统训、动态监测调,保质完成创建目标。
华龙区聚力“四抓提质”
抓项目联动,建立资源项目库,通过社区谋划、街道申报、职能部门审核等程序,深度对接上级资金政策。抓资源下沉,推行驻社区第一书记制度,深化“三官两员一顾问”“廉情监督员”进社区机制。抓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形成“一居一品牌、一居一特色”。抓科技赋能,搭建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围绕党建特色、文化教育、养老服务,为基层治理做优科技支撑。
经开区聚力“系统施策”
坚持“一张图作战”,制定全域创星工作推进图,引导资源项目向末梢集聚,推动重点任务逐村落地见效。坚持“双引擎拉动”,实施“我是党员我带头”行动,谋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激活创建主体作用。坚持“三机制赋能”,建立协调联动、预警提示、动态评价机制,构建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
工业园区聚力“融合赋能”
发挥体制集约高效优势,突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建立扁平化研究调度机制,形成区办村纵向一体联动、部门横向嵌入协作的强大合力。释放大型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红利,引导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建筑、保洁、物流等专业队伍,做实做优“双绑”机制,擦亮“产业兴旺”特色品牌。
示范区聚力“创新增亮”
针对村改居、新区建设等实际情况,优化创建指标设置,创新社区党建管理新模式,强化党建引领。围绕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扎实推进“党建+技能培训”,探索“产业园+公司+集体经济组织+群众”联动模式,培育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