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范县突出后进整顿、结对帮联、职能优化、带动发展四条主线,狠抓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抓整顿、补短板。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和后进村级党组织整顿工作,明确乡(镇)党委基层党建主体责任,由25名县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成立以科级干部任组长的整顿工作队,推行“六步工作法”,每年按照10%比例对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全面摸排、整顿提升。2018年,排查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59个,38个村整顿效果明显,达到验收标准。
抓帮联、促提升。综合考虑选派单位特点和职能优势、选派对象特长与派驻村之间的关联性和匹配度,向126个贫困村和42个软散村派驻168个驻村工作队、506名科级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向94个非贫困村派驻94名驻村第一书记,达到了“一村一人”的目标。同时,加强驻村人员的管理、考核和奖惩,累计提拔重用优秀驻村第一书记19名;4个县直单位、1个乡(镇)主要负责人和10余名驻村工作人员被县委主要领导约谈或全县通报批评。
抓优化,添职能。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根据农村发展变化特点,推广“产业链支部”,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成立党支部,按照行业相近、区域相邻模式,探索建立行业党委,推行“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各乡(镇)均有3个以上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抓发展,固根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要求,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工业、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通过“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农户”等模式,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达到542个,占比94.4%;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