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组工信息
第63期
(2017年12月7日)
濮阳县紧扣“四字方针”
优化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
为切实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濮阳县紧扣“四字方针”,在选配标准、帮带机制、教育培训、后备力量四个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打造一支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紧扣“选”字,严把选配标准。按照“多想事、善谋事、敢揽事、勤跑事、能办事”的标准,集中3个月时间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进行优化,着重解决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致富带富能力弱等问题。目前,共调整农村党支部书记63名,高中及以上学历的48名,占76%;55岁及以下的59名,占94%。选配农村党支部副书记162名,高中及以上学历的121名,占75%;55岁及以下的156名,占96%。通过专项行动,有效提高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为村“两委”换届打好了基础。
紧扣“帮”字,强化示范引领。出台《关于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导师帮带培养机制的意见》,由乡(镇)党委书记、“三有三带”型农村党支部书记帮带普通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定期例会、微信群讨论、观摩评比、定期培训等方式,以强带弱、示范带动。目前,全县21个乡(镇)党委书记和25名“三有三带”型农村党支部书记共帮带农村党支部书记326名,为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紧扣“育”字,提升综合素质。依托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和县、乡党校开展培训,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能力,补齐业务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短板。目前,共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2000余人次。同时,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大论坛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观摩基层党组织920个、党员创业园70个,举办大论坛21场,营造了“赶、超、比、学”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紧扣“培”字,储蓄后备力量。注重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储备,把群众基础好、带富能力强、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正、工作作风好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村级后备干部中。目前,共充实村级后备干部598名,高中及以上学历的463名,占77%;45岁及以下的541名,占90%。村级后备干部由2640名扩大到3238名,超过了在职村“两委”干部数量的一半,有效解决了农村党支部书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濮阳县委组织部)
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市财政局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创新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的财政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强化政治理论培训,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组织财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法律法规等内容。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等纳入党务工作者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必修课程。以严肃财经纪律为重点开展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优化工作作风。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升科学理财水平。突出中心组理论学习,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创建,通过报告会、读书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交流式、研讨式、共享式学习。创新培训理念,探索运用启迪式、思辨式等方法开展培训。采取专家学者辅导和领导干部上党课等方式办好“每月一讲”。发挥网络教育平台作用,引导财政干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选学,破解工学矛盾难题。
三是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岗位履职能力。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和PPP模式运用等为契机,开展法治财政提升年活动,提高财政干部依法行政能力。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财会负责人、基层财政干部、农村财会人员等,分层分级分类举办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培训班,帮助其提升业务能力。
四是规范培训管理工作,促进学以致用。健全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实行培训计划备案、评估管理。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向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部门调训班输送优秀学员。建立考学长效机制,将学习培训、考试测评和网络学习等情况纳入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作为评优评先重要依据。
(市财政局、部干部教育科)
★台前县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百名专家人才社区行”活动。组织医疗、教育等方面人才103人,成立9个专家服务团队,到孙口镇绿苑社区等社区集中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医疗卫生、就业创业、法律知识宣传服务。目前,已举办专家人才服务活动29场,服务群众2300余人次,解决居民困难63起。
★清丰县司法局扎实推进“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组织党员深入清华社区等社区开展法治宣传。以《人民调解法》《法律援助条例》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解读。共发放资料5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50余人次,引导居民强化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学法懂法用法,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