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濮阳组工信息

【组工信息】2023年第11期

时间:2023/6/15 来源:

濮阳组工信息


第11期


(2023年6月15日)



濮阳县:靶向发力

推动“五星”支部创建提质增效


    抓实“学讲比”,促进创建力量全面提升。围绕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基层治理应知必会内容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对工作方案、指标体系、应知应会手册逐文逐项、逐字逐句深入学习,以“大学习”促“大提升”,并根据学习内容统一试卷进行测试。22个乡(镇、办)召开党委扩大会学习41次、周工作例会学习49次、村“两委”学习1943次、主题党日学习618次。深入开展县、乡两级“创五星、论发展”农村支部书记大论坛活动,目前已举办县级论坛1期,乡级论坛136期。组织开展第一季度“五星”支部创建“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乡(镇、办)党委(党工委)书记带队,所辖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参加,逐村观摩评比。

    抓好示范培训,提高创建主体能力素质。组织40名2023年拟创“五星”支部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全市“五星”支部创建示范培训班。组织990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全国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设置县委党校、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2个分课堂,成立分课堂视频培训班临时党委,成立以乡镇为单位的临时党支部并设置若干党小组。先后召开2次专题协调会,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培训全程采取“三统一、五固定”措施,严格落实上级培训封闭管理要求,确保培训严谨有序。

    抓细分类指导,力争创建举措精准有效。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加强研判指导工作力度,指导乡、村两级认真思考谋划2023年度“五星”“四星”支部创建工作,落实落细创建举措,研究制定创建规划方案。指导创星村立足实际,从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步措施、工作保障等方面制定“一村一方案”“一村一表格”,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谋划组织29个软弱涣散村驻村第一书记和软弱涣散村支部书记参加市级培训,指导软弱涣散村制定本村整顿工作方案,扎实推进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成立5个党建指导组深入拟创“四星”及以上重点村、“三星”及以下中间村、软弱涣散薄弱村,就落实开展“创五星·论发展”农村党支部书记大论坛活动、规范悬挂创建版面、党群服务中心“建管用”等工作进行重点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切实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落实落细。


清丰县:“手拉手”结对共建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为全面深化新时期驻村帮扶工作,近段时间以来,清丰县认真落实全市深化驻村帮扶暨第一书记轮换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105个县直派出单位党组织和231个村党支部结成对子、开展共建,努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共学“二十大”精神,增强政治功能。派出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帮扶村全体党员上专题党课,用接地气、冒热气的语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班子成员进村入户,向党员发放党员书包,“面对面”宣讲党的好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机关党员组成“红色送学”小分队,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为外出党员“电话讲学”、为年老党员“上门送学”,确保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个不落”。

    共建班子队伍,增强组织功能。重点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召开1次全体党员座谈会,每月共同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开展1次互动交流,开展1次党务知识培训、上1次党课。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农村搞调研、走家串户访民生,撰写调研报告。组织村内党员骨干、致富能手到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先进村观摩学习,听产业致富做法、学先进发展经验,推动拓思路、开眼界、提能力。

    共创“五星”支部,增强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紧扣“五星”支部创建重点任务,指导帮扶村落实落细各项创建任务,为“五星”支部创建助力添彩。聚焦集体经济发展,发挥派出单位优势,整合各类资金资源,指导帮助发展特色林果、高效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聚焦民生实事,派出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深入派驻村1次,推动解决涉及民生、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机关党员定期深入帮扶群众家中,及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力所能及解决实际困难。

截至目前,帮扶单位累计入村1500余次,开展专题党课、红色送学等活动200余次,组织走访慰问、交心谈话等活动45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3200余个。


南乐县:探索代表委员规范化履职新模式


    近年来,南乐县聚焦代表委员日常履职缺少平台载体、成效不明显等问题,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代表委员履职常态化、规范化,切实将代表委员履职效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和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提升代表委员聚合力。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代表委员“民主单元+网格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引导代表委员进基层、入网格、察民情、惠民生。聚焦重点园区、企业、产业,成立4家产业发展党委,筛选吸纳能力突出、业绩显著、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12名代表委员进入党委班子,激活集聚效应,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帮带交流机制,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二是推动三室合一,实现履职服务零距离。加强乡村代表委员履职阵地建设,在乡镇层面,依托12个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之家,统一建设代表委员联络室,每月定期开展代表委员接待选民日活动,对村级上报和直接受理的党员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在322个行政村党支部,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站,设立代表委员议事厅,根据需要随时召集有关代表委员通报审议村内重大问题,调处疑难矛盾纠纷。

    三是实行全员入网,织密基层治理米字格。推行县域“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整合政法、信访、组织等资源,将全县划分为328个单元网格,配备1975名网格长、网格员,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对网格内问题随时解决或上报处理。特别是在“五星”支部创建中,将不是网格员、网格长的865名县乡两级代表委员分配到工作、居住网格,发挥重点工作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意见建议收集员作用,用好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和村报告、乡处理、县办结机制,将全县基层治理网络从“井”字格变成更为紧密的“米”字格。

    四是健全管理机制,精准打破闭会休眠期。严格落实代表委员任期制有关要求,出台《中共南乐县委关于全面推进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服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南乐县“两代表一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建立代表委员日常履职档案,完善周小结、月例会、季督导、年考评等机制,每年底对代表委员履职表现、工作效能等情况进行量化计分,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奖惩挂钩,其中,对作用发挥明显、工作成效良好的,提名为县委县政府年度综合表彰人选;对连续两年考核排名在后3位的,按照程序调整出代表委员队伍。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