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濮阳市2023年度“新时代担当作为
好干部”参评人选工作业绩公示
为进一步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担当作为,公开、公平、公正做好濮阳市2023年度“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工作,根据市直单位党组(党委)和县区(功能区)党委(党工委)的推荐意见,结合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综合考评等情况,现对参评人选工作业绩进行公示。如发现影响评选的情况或问题,可在公示期内反映。
公示期限:2024年1月31日-2月5日
监督电话:0393-12380
受理单位:中共濮阳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一科
附件:濮阳市2023年度“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参评人选工作业绩公示
濮阳市“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评审委员会
2024年1月30日
附件
濮阳市2023年度“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
参评人选工作业绩公示
(分类别按姓氏笔画为序)
一、正县级15名
王 森,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大胆创新,主导制定《濮阳市安全生产常态管理措施》,被中国应急管理报、河南日报和新华网等报道。认真做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我市4项机制被应急部通报表扬。推动实施危化企业结对帮扶和专家指导,被应急部全国推广,在全省年度会议介绍经验;发挥防指作用,成功抵御汛期洪水和7次极端强降雨(雪),确保群众安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监督,我市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王永梅,市国资运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担当实干,锚定国企高质量转型发展首要任务,推进我市国有资本做大做优做强,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善为敢为,聚焦多元化融资,实现银行授信破百亿,仅用两个多月成功发行两期20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创我市有史以来国企信用债券利率最低,经验做法被省、市主流媒体报道,荣获“2023年度全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三等奖”。
王瑞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率先建立案审会、环评审批委员会,探索环委会“两办、七专班”工作机制,构筑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我市2023年空气质量同比提升10个位次,稳定退出全国168城市后20,获省污染防治攻坚考核优秀等次,黄河流域警示片问题整改获省推荐全国正面典型。破解气化岛审批瓶颈,受到市政府通令嘉奖,保障166个项目落地,以实干实绩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孔 伟,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促发展,2023年预计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0%。千方百计兴产业,实施35个总投资249亿元的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开局破题,取得实质性进展。矢志不渝惠民生,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域城中村改造任务,示范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刘 锐,濮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坚定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制造业产值完成120亿元;全力拼项目、促投资,56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超市定目标30个百分点;滚动实施十期“三个一批”项目142个,项目数量、投资额度均居全市第一。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建立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农机应急服务中心,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创新“土地驿站”模式,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李国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一级调研员。树牢以科技创新讲政治的理念,主动作为,濮阳市首家省实验室—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已获批,全市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3家、高新技术企业19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5.67亿元,争取省以上科技目46项共计4315万元,均创历史新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9.4%,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濮阳经验”在全省推广。科普工作持续深入,被省科技厅推荐为2023年度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李善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牵头开展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大力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2023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7.4%,增速居全省第一。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年累计化解问题405个,化解率100%,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培大育强本土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家,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市工信局荣获第五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李新峰,市科学院党委书记,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牵头组建市科学院,定方向、制规划,招人才、建机制,市级科学院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牵头建成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我市省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联合君恒实业创建省生物质液体燃料创新中心,与重点企业共建创新平台43个,助推主导产业倍增发展。引进双一流硕士12人、高层级专家团队5个,绘制濮阳全球产业人才地图,蹚出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被科技日报、河南日报等报道。
宋红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聚焦“经济、民生、安全、环保”四个重点,实施百城提质项目154个,改造老旧小区93个、棚户区14个,完成房屋征收安置整改项目14个,建筑业实现产值298.22亿元,中原路改造、昆吾路下穿瓦日铁路等9条道路建成投用。荣获省、市级以上表彰表扬27项,其中,农村危改完成率全省第一,城建领域信访积案化解全省第一,城市更新工作获评全省“优秀地市”。
张华忠,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任现职以来,立足濮阳高质量发展需求,6项工作居全省前列,争取国、省补助资金6.48亿元,完成投资21.96亿元,S304黄河大桥整体完工,G240黄河大桥全幅合龙,聚焦民生福祉,改建农村公路216公里。在住建局工作期间,在省重点民生实事“深入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年”中被评为优秀,综合评价获评“工作突出地市”。2023年,被国家人社部、住建部联合表彰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
侯献峰,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坚持党建引领,下足“绣花功夫”,建成“口袋公园”10个、改造燃气管网139公里、加装安全装置77.3万户、整治窨井盖4万座。开展“查、净、绿、畅、亮、序”6大行动,有力应对多轮强降雨、寒潮暴雪,城市运行安全稳定,运管服平台建成,春节亮化再登央视,水气暖供应居全省前列,圆满承办供热、生活垃圾2个省级会议,省控尘办2次表扬油烟治理,荣获国家、省、市荣誉50项。
晁自强,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导开展治沙造林活动,林木覆盖率达30.52%,湿地保护率达64.41%,实现了沙地变良田、沙地变公园、沙地变绿廊、沙地变“绿金”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道路。2023年10月31日,濮阳市林业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
董玉清,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坚持紧扣主线,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600多场、阅读推广活动200余场。坚持“两个结合”,开设“濮阳十讲”学术专栏,受众超1000万人次。积极建言献策,编辑《龙都智库》、创刊《社科建言》,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6条。2023年7月,撰写的《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之美》荣获“河南省报纸优秀理论宣传文章”一等奖,12月,荣获“2023年度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
鲍红涛,濮阳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坚持“新闻立台、改革活台、融合兴台、发展稳台”,协调1.8亿资金统筹演播厅和4K超高清频道改造项目建设,推动濮阳广电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靠前指挥,外宣发稿连连登上央视央广各栏目平台,51件作品在省级节目创优中获奖,数量全省领先。濮阳广播电视台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城市广电融媒建设优秀单位”,个人荣获“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全国2022-2023年度融合创新人物”。
魏志峰,南乐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推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第一个闭环产业链集群,为全省“禁限塑”提供南乐经验。敢于改革创新,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农村产权网上交易平台,入选国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县。勇于担当作为,运用经营理念破解融资难题,工业供水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棚户区改造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二、副县级17名
王世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全面推进数字公积金建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网上服务水平。在省内首批上线电子签章、电子档案系统,接入人行征信系统,代表全市参加省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成绩优异。管好民生资金,放宽使用政策,合理安排定存,年内贷款14.1亿元,增长53.3%,实现增值收益1.08亿元,增长4.9%,有力支持职工购房需求和财政增收。各项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亮点工作被住建部报道2次、省住建厅报道15次。
王新芳,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务实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科学拟定招商目标,创新“一加一减”考核举措,扭住项目关键环,压茬推进项目落地。深入研究产业、密集奔波一线,主动对接知名企业,全市签约制造业项目307个,其中10亿元以上50个,招商引资实现量质齐升。为9家企业申报省级招商引资奖励2173万元,刷新三年无企业获得省级招商引资奖励的空白。市商务局连续两年被省商务厅表彰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王鑫蕊,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坚持政治引领,凝聚合力,统筹省“一规划两方案”专项工作,得到省督察组充分肯定。谋划大普法格局,全市建成法治阵地3166个,国家级示范村11个,成功推荐范县为首批“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县”候选地区。在全国首创人民监督员“心连心·一键通”工作机制,率先践行立法后评估体系,被省司法厅全省推广。2023年,分管的全面依法治市、立法、普法和依法治理、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
申清勇,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求真务实,抢抓国债增发机遇,精准谋划水利重点项目,获批国债资金项目24个,争取中央资金11亿元,占全市国债资金总额的77%。持续深化河长制,排查整治河流“四乱”问题102个,强力推进“四水同治”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6.1亿元,连续4年获得全省考核优秀等次。2023年10月,被省河长制办公室四水同治办公室评为“河长制四水同治”工作突出贡献个人。
苏继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巡游出租车更新逆风破局,有序更新新能源出租车475台,妥善化解出租车行业管理突出问题,工作经验被中央信访联席办在全国推广,被河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东濮客运站搬迁高效完成,为地块开发建设扫清障碍。“公交都市”创建成果丰硕,成功进入“十四五”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名单。数字交通初步建成,开发建设“龙都行”一键出行、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等平台,受到省交通运输厅肯定。
李贵彩,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工作成效明显。创新推出“双轮驱动、企业带贫”“1+1手拉手”等金融帮扶四种机制,全市余额户贷率、当年新增贷款户均额度等指标全部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全省金融帮扶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创新实践帮扶车间“六个一批”模式,打造濮阳“帮扶车间”升级版,带动4.9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2万元。
张瑞军,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信访工作,持续打造温馨来访接待窗口服务环境,牵头处置260余件民生问题,擦亮“人民满意窗口”招牌。规范信访业务办理程序,信访事项办理质效全面提高,“三率”数据居全省前列。强化矛盾风险研判预警,化解75项重大风险隐患,有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2023年,分管的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被表彰为“一星级河南省青年文明号”、“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
张需青,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争取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8.93平方公里,新增系数全市第一,为园区重点项目落地奠定扎实基础。发放各类惠民保障资金287.69万元,受益群众5344人,民政兜底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筹建成立了“濮阳工业园区慈善联合会”,实现了工业园区慈善组织零突破,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园区提供有力支撑。
陈 治,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构建大培训格局,以培训流量激活经济增量,有效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承办“一带一路”援外培训、农业援外培训总结会、全民国防教育专项活动,培训和域外访客量超1.8万人,创历史新高。研发支部书记培训体系、持续培养模式、“三八”工作法获业内赞誉并复制推广。主持编辑课题教材获中组部、中科协及省市奖项。学院被评为农业涉外培训基地,省理论宣讲、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单位。
侯志英,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三级调研员。抢抓机遇,牵头申报,促成我市成功创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担当作为,密切对接,推动市政府与省科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精心组织、不辞劳苦,筹办“科创中国”绿色新材料产学融合大会,促成招才引智合作8项;紧盯制造业倍增行动,指导133家企业成立科协组织,覆盖率全省领先,经验做法被省科协推广。分管工作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6次,省科协主要领导批示肯定1次。
徐 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统筹“三农”项目建设,率先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鲁河“土地驿站”模式,新华每日电讯等进行宣传报道。推进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构建“五位一体”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夯实粮食安全生产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我市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曹国然,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坚持预防为主,创新实施“四抓四促”工作模式,免疫规划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慢性病防治体系率先在全省达到市县全搭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聚焦重点人群服务管理,艾滋病发病率、死亡率全省最低,消除丙肝行动位居全省前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水平位居全省第二,全面筑牢卫生健康系统网络安全屏障,工作做法先后两次在省卫健委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
常志宽,市国防动员办四级调研员。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导丽都国防广场和军分区指挥室建设,参与火车站广场人防工程等专项工作,率先垂范,昼夜驻守工地,深入协调,申请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有效缓解资金紧张,攻坚克难,高效完成建设任务,丽都国防广场项目建设被省国动办通报表扬。勇于担当,圆满完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防工程增量提质工作和省“2023G”指挥通信联合训练任务。
董国栋,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二级高级警长。创新争先,主导创建国家级、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填补了我市无国家级枫桥所的空白;主动作为,组建应急处突快反“飞虎突击队”,完成重要会议和大型勤务活动400余场次,处置各类突发事件260余起,受理群众求助700余次,服务全市“中、高考”等1300余场次,圆满完成了全国、省、市“两会”等大型活动安保任务,有力维护我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鲍慧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智慧岛全省首批挂牌,重构“四新两能”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坚持项目为王,实施163个重点制造业项目,制造业投资增长47.5%、居全省第1位,“濮阳建设经验”获省主要领导肯定并全省推广。聚焦转型发展,为开发区争取调规扩区30平方公里,以产业转型带动全面转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优秀并作典型发言,争取资金4.9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熊延铭,市审计局四级调研员。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当好国家财产“看门人”、经济安全“守护者”,担任审计组长组织实施的粮食企业和自来水公司审计,连续两年获得全市优秀审计项目特等奖,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二等奖,《解剖“粮企挂账”挖出“蛀虫硕鼠”》入选河南省优秀审计项目案例,并在全国地方审计局长培训班上典型发言。我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薛 芳,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稳妥推进统计造假专项治理,出台8个市级政策文件,法治建设和执法监督获全省优秀。坚持“乡镇、企业、部门”多点发力,乡镇规范化100%达标、企业电子台账首批试点、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等在全省实现“三个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党政机关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全省模范职工之家、基层工会示范点,打造文明创建濮阳样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观摩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学习推介市统计局先进经验。
三、正科级16名
王 浩,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勤勉敬业、担当实干,积极争先进、创一流,建成全省首家驻市检察院人大代表监督联络室,在全省创新建立人民监督员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一键通”工作机制,所负责的代表委员联络、值班、人民监督员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品牌创建、机要保密等工作被省委、省人大、省检察院等11次转发或通报表扬。2023年9月,被最高检确定为全国检察机关办公室系统人才库成员,10月,被评为濮阳市青年岗位能手。
王焕云,台前县后方乡党委书记,四级调研员。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主导引进公铁联运煤炭物流园项目,持续跟进3年,先后35次到省发改委、济南铁路局对接,盯出重大成效,推动铁路专用线核准批复、正式开工,并纳入省重点项目库、省多式联运首批项目库。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获批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立足生态、区位、人文优势,创新培育乡村振兴“王楼模式”,被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等省级以上称号7个。
田庆舜,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级主任科员。组织广大青年职工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成功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创新帮办代办联动服务,被省委改革办《改革简报》宣传报道。积极发挥首席服务员作用,深入企业现场办理手续5次,帮助完成退税488万元,推动160t/d生产线提升改造项目获省批复,推进投资4150万元的烟气余热发电项目顺利施工,企业全年实现营业额3.59亿元,利税1800万元。
刘万玺,清丰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主任科员。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打造“清风自然红”党建品牌,在全省率先探索践行豫浙新时代“枫桥经验”共建模式,经验做法被中国新闻网、中国自然资源报等主流媒体予以报道。2023年1月,被国家自然资源部表彰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2023年2月,被国家自然资源部表彰为“全国自然资源信访工作业绩突出单位”;2023年9月,被中共濮阳市委表彰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刘世民,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导推行残疾人“两项补贴”改革,显著提高精准度和时效性,率先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国家民政部专程调研,做法被吸纳到国家部委文件,中国社会报等报刊多次报道。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率先推行婚俗改革,先后在全省、全国会议作典型发言3次。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成效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1月,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
谷令杰,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科科长。不断改革创新,推动构建“严大快同”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成效突出。在省政府知识产权保护考核中,我市始终保持全省前三,连获优秀等次,省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居全省第二。协调推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纳入待批序列。在全省率先召开高规格的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市推进大会。被“省双打办”评为“全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个人”。
张志强,市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负责研究室工作期间,经常加班加点,推动全市法院调研、案例、司法改革工作跃居全省先进行列,市法院3次荣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优秀组织工作先进奖、被省高院评为“学习型法院”。任现职后,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推动全庭结案率同比增长16.67个百分点,重大破产重整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心质效指标明显提升,“办理破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持续优化。
张朝晖,市委营商环境办综合科科长。围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组织实施“一县区一品牌、一指标一经验”行动,推动75项改革举措走在全省前列,不动产登记经验获国办推广,信用承诺闭环监管、政府采购、税务反向机制等5项做法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省委深改委推广濮阳经验。省政府集中督查期间连续加班加点,助推我市3项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获评全省先进单位。2023年9月,被市委表彰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赵 振,范县王楼镇党委书记。坚持项目为王,聚焦18个省市重点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形成“三个一批”循环发展态势。深入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总分2.84、全市领先。创新完成6个村拆迁,服务化工园区完成1320亩土地征收,无一例信访事件。做实“巡乡带村看县”试点工作,制定1506条整改措施,经验全市推广。“三能三变”破解农村生物质禁烧难题,光明日报等予以报道。荣获省级文明村镇、省人居环境先进单位、省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段皓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牵头局年度综合考评,连续三年获省人社系统第一名、市一等奖。信息宣传工作被国家人社部表扬为先进单位,获省人社系统第一名,连续两年市政务信息第一名。政策宣传调研工作收录人社部调研报告,受到人社部部长表扬。参与组织服务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现代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60余次,均受到上级表扬。个人连续12年获评“优秀公务员”,记“三等功”4次。
郭军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业园区分局局长。创新担当、主动作为,多次刷新用地速度。三棵树项目180天完成土地出让,较协议约定提前近4个月,被三棵树等公司誉为“濮阳用地速度”。航民为全市首例“拿地即开工”项目,庆强化工为全市首例带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典型,宣垣新材料为全市首例“交地即交证”项目,均走在全省前列,河南日报、河南经济报等广泛报道。2023年荣获三等功1次,多次受市委、市政府表彰。
郭志刚,市地震台台长(正科级)。聚焦地震监测主责主业,建设管理1个地震预警市级信息发布中心、8个地震台站、49个预警台站。开展地震监测、水温、水位、气氡等7个观测项目,观测资料在全国、全省评比中多次获得先进位次,2021、2022年信息节点在全国评比获得第二名。实施科技创新,建成濮阳市地震重点实验室,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研究。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党务活动,被评为濮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常玉国,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正科级),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导向,狠抓政府投资评审效率。2023年共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427个,送审额53.1亿元,审定额45.1亿元,大大节约了财政资金,为助推项目资金拨付、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发挥了积极作用,省财政厅网站两次介绍我市政府投资评审典型经验,河南经济报发表《谱好“五部曲”奏响“评审乐”》推广我市经验。先后被表彰为推进重点工作先进个人、综合治税先进个人。
景贵敏,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科科长。守正创新,在全省率先制定《市中小学党建文化品牌创建标准》,368个中小学党组织创建党建文化品牌;组织全市民办中小学建立党组织147个,向民办中小学选派党建指导员673名,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市教育系统党建引领教育发展经验做法年内两次被省委向全省推广。廉洁学校建设工作形成“濮阳模式”被全省学习交流。被市委表彰为“全市优秀党员”“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先进个人”。
楚广俊,市金融工作局银行保险科一级主任科员。在全省创新开展巨灾保险“濮阳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市场化运作方式,成为全省首个自主开展巨灾保险项目的非试点城市,全市总保险金额6000万元,保费251万元,费率4.19%,保险费率低于6个试点地市。台风“杜苏芮”过境濮阳,以251万元保费获保险理赔850万元,探索出一条通过市场化运作,减少救灾财政支出的濮阳模式,被河南日报、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予以报道。
魏晓红,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聚焦“权益保障”主业主责,健全新业态劳动争议“全链条”维权服务,全省首家成立新业态劳动争议“商调裁诉执”多元化解中心,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被工人日报、人民网等100余家中央、省级媒体报道,获评全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三等奖。在全省率先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和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协商,全市569家企业、行业(区域)签订专项集体合同,经验做法在全国工会集体协商座谈会上作典型交流。